巾帼“警花”别样红
疫情在前,警察向前。疫情不退,警察不退。当新冠状病毒肺炎突然来袭时,市公安女交警们没有退缩和恐惧,40多名女交警奔赴全市执勤卡(点)口,在这场狙击疫情蔓延的“大考”中,她们用女性的柔情、坚毅、细致、耐心,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,她们是这座城市最美丽的守护者。
刚性执法,柔性劝导
“老师傅,怎么不戴口罩还在外面?现在是“疫情”时期,不能骑电动车在街上晃游……”在市心医院门诊大楼门前路段。车管所女民警毛玲,一边劝阻一边和悦地解释。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交巡警支队快速启动“紧急突发事件处置方案”根据疫情变化,支队机关全部警力下沉一线,1987年参警的毛玲担负着市中心医院的安保任务。在家里,毛玲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老人,母亲去年因一起交通事故,行走不方便,爸爸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交警,身体也不好,但为了让女儿能够安心工作,老人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,“千万要小心啊,执勤时防护服要穿好”临出门父母亲对她说。
“一朝穿警服,终身是侠客。父母需要我照顾,但当下这座城市更需要我,再难我也要克服。”毛玲坚定的说。
由于疫情医院几个大门封闭,有运送防疫物资的车辆到来时,毛玲都会主动迎上前去,问明情况后引导车辆进入医院;有从医院出来的病人和家属,因栏不到车着急万分,毛玲就主动为他们拦手拦下出租车;市民询问,交通管制期间,因家里亲人夜间发生疾病,闯了红灯如何处理等,毛玲总是耐心微笑地给予解答……
关键时刻,必须顶上
“请戴好口罩,一定要定期做好车辆消毒。”开发区大队李宇玲,是队里唯一的女民警,疫情期间她在卡点一边贴心服务,一边广泛开展疫情健康防护知识宣传。做好车辆消毒及通风工作,提醒司机乘客戴好口罩。
“我是女同志比较絮叨,会反复提醒司机朋友做好防护。”除了卡点执勤外,李宇玲常常一个人回到单位去加班,处理待办结的刑事案件。她说:“防疫期间工作重心是防疫,但是案子的有效期限也是不等人的。”
邓春莲,一年前因公受伤,至今留下了行走不便等后遗症,她从来没有因为工伤而要求特殊照顾。在完成自己执勤任务的同时,义务加班加点。2月8日,接部局、省局紧急通知,要求各地车管所迅速升级开通在互联网上办理机动车临时号牌业务,当晚接到通知后,她下午5点多钟刚刚从医院门口执勤下班,两条受伤的腿累得已经不听使唤,为了保证第二天能够顺利在互联网上办理业务,二话不说,赶到单位,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了系统升级和业务流程的调试。
不负韶华,主动请战
“妈妈是一个‘不听话的警察’,电视上、手机里每天不准我们出门,你还天天出门不回家,我不要你出门,我要你每天都在家陪着我。”“儿子听话,妈妈是警察,这个时候得出门去保护大家”。这是女民警陈晶和7岁的儿子的对话。陈晶的丈夫是一名军人,现在长期工作在武汉,此时也在抗击疫情的一线。陈晶的父母体弱多病,出行也不方便,没有办法帮她带孩子,陈晶一个人主动挑起家中的重担。好心的同事劝她不要太辛苦了,如果太累了可以帮她去顶岗,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。
“双手疼了十多天,整夜都没有睡好觉,今天上班能够吃得消吗?”面对丈夫的关心和担心。方莉华笑着说:“没什么大碍。”方莉华是名老警察,父母去年相继病逝,她草草办完丧事就迅速上班。自己的身体也不好,疫情突袭而来时,她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主动请战,强忍疼痛战斗在一线。
支队机关女民警黄庆,已搭乘车辆去老家恩施陪父母过年,途中她接到停休上岗的命令,她即刻下车又从宜昌搭乘回黄石的班车。黄石港大队女民警张丽虹,“疫情”爆发后,她主动请缨来到武黄高速公路口执勤,指挥车辆,登记车牌,测体温,“不漏一车一人”,全神贯注的坚守自己的岗位,她连续坚持了40多天。民警明星园在执勤卡点,早上上班摆放锥桶,拉好警戒带,检查登记薄,一刻也没有停歇,区防疫指挥部的领导称赞道:“看这个瘦弱的交警,工作很严肃很负责!一连四、五个小时都没有歇一下。”在询问中才知道她的未婚夫杨璠也是一名警察,是市开发区铁山区公安分局太子派出所的民警,他们在各自岗位尽职尽责,面对当前抗击疫情的“特殊战时时期”,两人主动延期原定今年2月2日举行的婚礼。
家国情怀,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大爱担当,没有豪言壮语,她们用朴实无华的爱和责任坚守阻击“疫情”一线。当“疫情”袭来时,她们选择的是“逆行而上,不退缩,守护我们的家园”。三十多个日日夜夜,她们用坚守展现公安交警的职责和使命,用奉献践行人民卫士的初心和誓言。白手套挥舞着一个个坚定的手势,是对病毒最强有力的阻隔;那一片片流动的藏蓝和荧光黄,是消除人们内心慌乱的最温暖颜色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