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诊部的战“疫”故事:我们站立的地方,就是我们的战场

“请大家间隔一米,保持安全距离。”“大家自觉到帐蓬内检测体温,登记信息,谢谢配合。”……

为避免就诊患者发生交叉感染,每天在预检分诊帐蓬外,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(以下简称中心)门诊部的护士们都要拿着扩音器不停地喊话,还要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及困惑。遇到一些听力不好的老人,护士还要紧紧贴在老人的耳朵旁回答问题,交代就诊注意事项。

14个点位,每天21名护士上岗;体温监测点,每天一站就是12个小时;32间诊室,27名医生出诊;每天接诊量在700-1000人次,每天喊话2000句以上。这些数字的背后,是门诊部医护人员对岗位的坚守,对使命的诠释。

对于门诊部医护人员来说,抗击疫情不仅比速度,更要拼耐力。自投入抗疫一线以来,他们克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,全力守好中心“前大门”。

早上刚过7点,门诊部的护士就开始了分诊的准备工作,迎接即将到来的患者。

“一周以内发热流鼻涕吗?”“15天以内离开过北京吗?”……一次次询问的声音从门诊楼前的预诊分诊帐篷传来。为了守好中心的“大门”,为了给中心的医生和就诊的患者营造一个放心安全的环境,门诊部的护士们需要对每一个患者消毒、测体温、问病史、登记信息、引导就医。

“这些护士太不容易了,太辛苦了……”在排队的人群里,不少人发出由衷的赞叹。

防控疫情,预检分诊是重要防控手段之一,也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有力的一道屏障,更是整个疫情防控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。在优化接诊设置和反复进行自我防护培训的同时,门诊部按照中心党委指示,进一步细化防控举措,调整了科室接诊流程,按照医护通道和接诊通道,重新规划送检路线,确保诊疗流程更快更畅,最大化减少患者相互接触,通过不断的整改与完善每一个细节流程,预检分诊工作的效率也相应得到了提高。据了解,从1月22日至4月10日,门诊体温筛查、预检分诊点位共筛查来院就诊人数38762人,其中筛查引导至发热门诊839例。

勇挑重担,是军人的特质,也是医生的职责使然。如何做好防护,如何确保绝对安全,门诊部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任务。在王磊主任看来:“中心把门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我,这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,我必须全力以赴。”从预检分诊、诊室布局调整、接诊流程、防护培训、诊室消毒、穿戴标准、病人处置等各个环节,她带领大家精心筹划,周密部署,用生命守护希望,凝聚起了撼动人心的不凡力量。正是这样的严防死守,这样的同舟共济,门诊部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、门诊出诊零差错、体温检测无遗漏。

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,门诊部没有男女之别、不分职务高低,全都坚守在医疗第一线。脱下防护服、摘下口罩和面罩,脸上的勒痕清晰可见,衣服、鞋子都被汗水湿透。这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,肩负起军人与医护人员的双重使命,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奉献坚守与勇敢逆行。

门诊部护士长杨永向身先士卒打头阵,将5岁的孩子送回老家,每天带领护士们做着超负荷、高风险的工作,为疫情防控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战“疫”时期,十余名护士主动放弃休假,退掉车票,写下请战书,在重大疫情考验面前,谁都没有退缩……

过年了,这里仍然是浓浓的战味儿,随着门诊量持续上升,体温筛查、预检分诊的任务越来越重。为了满足工作需要,保障部增派勤务和安保力量,护理部抽调各科室护士长及护士组成应急梯队,协助体温筛查及预检分诊工作。大家没有一丝犹豫和退缩,牢牢地守在了第一道防线上。“今年的春节,和大家共同守护在抗击疫情的战位上,这是最好的团圆,最有意义的春节!”这是门诊部医护人员和各科室护士们最真实的心声,也是新一代白衣战士最质朴的精神风貌。

瑞雪兆丰年,初春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,给这座城市更增添了一丝寒意,随着天气状况的变化,就诊患者也相对减少,但是门诊的护士们工作的热情不减。下午五点,门诊部出诊医师下班,而门诊部护士们的另一份工作才刚刚开始,门诊楼1至7层,32间诊室,挨个房间消毒,喷洒、擦拭、空气消毒、紫外线消毒,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,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结束,护士们个个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。

门诊部医护人员都是为人妻、为人夫、为人母、为人父、为人女、为人儿,但在疫情面前,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:战士。帐蓬里、分诊台、监测点、诊室就是他们的战场。每一次喊话,就像一次冲锋;每一次近距离答疑,就是传递一次爱的希望;每一次体温检测,就是在书写一份责任。从年前到现在,门诊部医护人员每天如同打仗,有的人出现了腰肌劳损,有的人嘴角起了血泡,有的人咽喉嘶哑红肿……但他们迎难而上,每一天都精神抖擞地在各点位、各诊室忙碌着、坚守着、战斗着……

战“疫”仍在继续。如今,疫情防控到了最紧要关头,为了中心的安全,为了患者的生命,为了医务人员的健康,门诊部全体医护人员一刻也不能停歇,一刻都不能松懈……(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通讯员马孟)

版权所有@ 2022 嘉豪国际传媒 备案号:鲁ICP备15013159号